1. 首页 > 属相婚配 > 文章页面

随州小十字街算命哪里准 正史里关羽有许多性格缺陷

人们普遍印象里的关羽形象与正史中究竟有多大区别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随州小十字街算命哪里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随州小十字街算命哪里准以及正史里关羽有许多性格缺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关羽是哪里人***正史里关羽有许多性格缺陷***诸葛亮在哪里借东风 诸葛亮借东风真的是借来的吗

想要了解三国,就必须了解两本书,一本是陈寿的《三国志》,一本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者是客观史实的描述,后者是主观情感的表达。

随州夜八点 小十字街一条地道随州味道的老街

如果我们以客观的态度来解读关羽的话,关羽是有许多性格缺陷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评价是刚而自矜,刚指性格刚烈,矜指自大自负。关羽这种性格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倒是无所谓,但是作为权力上层的一名将军,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就造成战事上的失利,“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他性格所酿成的恶果。

除此之外,他还与同僚不合。当年刘备册封诸将,而关羽和黄忠的册封官职都一样,关羽当即怒道,“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

关羽用青龙偃月刀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但是青龙偃月刀是宋代才出现的武器,而且这把刀不是用来上战场,而是作为仪仗队的装备。

​图1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关羽温酒斩华雄也是假的,打败华雄的是江东之主--孙坚。《三国演义》中记载关羽投降曹操之后,对曹操送的黄金、美女都不为心动,但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正史里的关羽也不例外。吕布的部将秦宜禄有个老婆十分的漂亮,关羽和曹操一起攻打吕布时,关羽特意请示曹操,请求曹操在城破后,将秦宜禄的妻子赐给自己,曹操当然是答应了。

可是破城之后,曹操也被秦宜禄妻子的美貌吸引了,最后曹操将其收为己有。关羽因此恨透了曹操,这也是导致之后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中为了表现关羽忠于汉室,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关羽为了两位嫂夫人被逼无奈降曹,曹操为了拉拢关羽,为关羽请封了寿亭侯,关羽说必须在寿亭侯前面加一个汉字。这样就能表示自己接受的汉室的册封,而不是曹操的册封。汉朝册封侯爵都是根据各地的地名来命名的,而汉寿其实就是荆州武陵郡的一个亭县。关羽接受的册封名号本来就是汉寿亭侯,结果被罗贯中断章取义了而已。

《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也就是说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是从明朝开始深入人心的。那么在明朝之前,有如此多性格缺陷的关羽凭什么能够供奉于庙宇之上呢?

​图2《佛祖统纪》,五十四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卷),宋释志磬撰

佛教能在中国盛行起来,最大的功臣就是关羽。据《佛祖统纪*智者传》记载,在隋朝开皇十二年,也就是公元592年,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顗游历到荆州,见到荆州的玉泉山颇有灵气,于是便在那里修建寺庙,弘扬佛法。

可是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百姓从未接触过佛教,更不必说聆听佛法了。于是智顗编造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日,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智顗被一群妖魔鬼怪包围。智顗用自己的佛法净化了这群妖魔鬼怪,之后关羽从半空中出现在智顗面前。原来关公败走麦城后,心有不甘,死后据玉泉山为王。

关羽知道智顗来此地的目的之后,就帮他在七日内修建好了庙宇。故事的结尾是关羽诚心皈依佛教,智顗便上奏晋王杨广,封关羽为守护佛法的“迦蓝菩萨”,塑像供奉。

百姓们听闻这个故事之后,纷纷加入了佛教,以求得佛教的庇护,远离妖魔鬼怪。佛教的兴起让中国本土的道教坐不住了。道教决定仿效佛教,编写一个关公与道教的故事。

​图3智顗(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在宋代,道教渐渐兴起,宋徽宗十分崇信道教,于是他在道教的委托之下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可是这样的册封没有引起良好的舆论效应,道教便将他们准备好的故事公布在百姓面前。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崇宁五年张天师请关羽神灵出面消灭在解州作祟的蚩尤,关羽大战蚩尤的戏码就这样风靡了全国。关公大战秦琼的故事已经很荒诞,关公与蚩尤的大战更加荒诞。蚩尤作为华夏三始祖之一,是神一样的存在,看来关公在死后一定一直在苦练道术了。

万历四十二年,崇宁宫道士张通源奏请将关公册封为帝。万历帝于是册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在正阳门关帝庙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仪典。关公至此成为了道教里地位最高的神祗,这比佛教册封的迦蓝菩萨高了很多个等级。

​图4关羽夜读春秋

道教通过借助关公的影响力,瞬间超越了佛教,成为了国内第一大教。此时最失意的就是儒家了,皇帝都跟着信教去了,儒家的未来岂不是岌岌可危。儒家也想找到自己与关公的联系,可是关公只是幼时读了下私塾,连读书人都算不上,于是儒家只好刻意夸大关公夜读《春秋》的读书精神,将他做为读书人的榜样。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就是皇帝统治国家的武器,儒家的强弱就是皇权强弱的表现之一。自隋朝以来,佛教、道教拥有了大批的信徒,儒家势微,这是统治者不愿意看见的。于是清朝皇帝轮番行动,将儒家的影响力提升上去。

​图5关帝庙也称关羽庙

从顺治帝入关开始,历任皇帝都对关公推崇备至。乾隆三十三年,关公被赐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此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加封,到了光绪五年最后一次加封时,关公的封号已经长达二十六个字,全称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

清代关庙中的对联概括了关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巨大影响。

上联为,“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下联为,“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显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通过儒家、佛教、道教的全力宣传与刻画,关公至此成为了三教公认的神祗,收割了一大批的信徒,而关公的家乡人将他变成了财神爷。

​图6三国演义

关公是山西人,而明清时山西商人富甲天下。晋商们在南往北去,纵横天下的时候,总是把家乡的英雄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经商需要人脉,人脉间讲求忠诚和诚信,这正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形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各地的商人纷纷仿效晋商将关公做为保护神,关公也就慢慢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财神爷。

而关公能成为许多行业的祖师爷,都是因为天地会。天地会为了反清复明,选择了关公作为祭拜对象。而天地会的成员是有各行各业的老百姓构成,大家平时都祭拜关公,关公当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多个行业的祖师爷了。例如典当行、脚夫、算命先生、丝织、豆腐都将关公做为祖师爷,但是剃头匠将关公做为祖师爷就有点搞笑了,青龙偃月刀何时剃过头?

​图7关羽山西运城石刻像

史料记载中的关公虽然是一个充满性格缺陷的人,但那只是关公为人的形象,这并不影响关公的神化形象。因为神化形象的背后是民众心中最纯粹的信仰,这份信仰寄托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狭隘的解读是对义薄云天、忠诚诚信的赞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农人,祈求风调雨顺;商人,祈求财运亨通;百工,祈求从业兴旺;官员,祈求国泰民安;军人,祈求和平永驻。每一个平凡的人,心中都有一份最美好的期望。而关羽寄托着每一个国人的期望,在九霄之上,放飞着每一个梦想。当你觉得梦想已经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因为关羽早迟会放飞你的那份梦想。

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6万多座关帝庙。不管是国人,还是华侨,不管是天南,还是地北。关公凝聚着我们全球华人的梦,这份梦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愿一切最美好的憧憬都有最好的结局。关公在三国就能拿起宋代的青龙偃月刀,还与远古的蚩尤大战一场,这世界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文:钟一

参考文献: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文庭海《关羽崇拜研究》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赤壁之战流传千古,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一个历史上神乎其神的人物,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于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一故想必人人都有耳闻,到底是怎样借的东风呢?东风真能借来么?其中缘由想了解的就来下面阅读一下吧!

诸葛亮借东风的真的是借来的吗?

诸葛亮自无通天彻地之能,当然也不能借来东风一用。东风本自有,只是人不知,诸葛亮通晓气候的变化,并善加利用,使弱小的军队借东风之力发挥出最佳的战斗力。

诸葛亮借东风,当时是农历的十月,十月有几天的气温要回升,有一个小阳春的气候。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了这个气候条件。曹操把战船连锁起来,也源自他识天文、知气候。战船连锁有利于水上作战,只是怕火攻。但曹军的水军在长江上游,位于西北方,东吴水军在下游,位于东南方,农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风,东吴缺少火攻条件。对此,诸葛亮、周瑜早就心知肚明。因此,周瑜发愁,愁急攻心,以致忧闷晕厥。

于是诸葛亮登台,弄玄虚,借东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知道某一个气候前后三天,会转东南风。他算准了日子,所以装模作样借东风,兵借火攻,战胜了曹操。曹操兵败赤壁,逃回北方,不禁大笑。部众感到奇怪,问他惨败如此,有何可笑。曹操说,我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至今才搞明白农历十月的气候变化。

诸葛亮在哪里借东风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

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

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曹操自华容道北归。

当然赤壁之战的功臣不知周瑜一个,另一个便是他既爱又恨的合作伙伴和宿敌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是读者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了很多艺术手段,让读者对诸葛亮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的能力大为惊异。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那诸葛亮是如何得知赤壁之战之时会刮东南风?何时刮东南风呢?(算命)

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

不过长江中游地区要在隆冬时节刮起东南风不是没有可能的。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所以,"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至于孔明能预料到东南风也有以下几种可能。

1.他精通天文地理知识,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气候的反常。

2.可能是东南风已经开始刮,孔喻二人随机应变做出的军事决策并不是做好准备"等"东风。

3.的确有可能借东风烧赤壁是讹传,在无风的状态下,利用一些地形因素也能放火烧曹军。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诸葛亮借东风:在我们看来,那年冬天发生的东南风,却无疑是诸葛亮借来的。想想看,曹操自西北而来,席卷荆襄,气焰何其汹汹!东吴才俊,向震失色,意志何其沮丧!刘备逃在夏口,朝夕不保,情势何其危急!时值寒冬,西北风肆虐,对于东吴的人民和苦难中的刘备而言,曹操何尝不是一股凌厉的西北风,令人不寒而栗?若非诸葛亮借来东南风,怎么可能挽救危局,赢来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诸葛亮向刘备***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计划。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场的群儒之中,没有一个人的传记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断定是小说家虚构的伪历史。我却以为,当诸葛亮来到柴桑,面对东吴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论,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战。出场的群儒未必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人,所描述的言论和场景也可能有合理化虚构,但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不可以被轻易否定。尤其是那场舌战所辩论的问题,颇是耐人寻味。

张昭的问题是:“我听说刘备向来有复兴汉室之志,而先生亦有管仲、乐毅之才,怎么会有长坂坡之败,以至于亡命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呢?”诸葛亮回答说:“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知情,值此危机关头,又不忍心乘机夺取刘琮的基业,故而南走当阳。又有十几万难民追随,刘备不忍离弃,至有长坂坡之败。虽败如此,犹见刘备之大仁大义也。况胜负乃兵家常事,当年高皇帝也曾屡次败于项羽,却在垓下一战成功,如今岂可因一时之败而论英雄呢?”

虞翻又问:“曹操以猛将千员、雄兵百万,席卷荆襄,虎视江南。而刘备兵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早晚生死难料,难道不害怕吗?”诸葛亮回答说:“曹操虽有百万之雄,实则是乌合之众,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可怕。刘备虽然只有几千士兵,却依然无畏于曹操的人多势众,如今退守夏口,不过是等待时机罢了。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难道你还会因为害怕曹操而力主投降,甚至于不顾天下人耻笑吗?”薛综评论时事,说:“汉朝传世至今,天数将尽。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已占其二,人皆有畏惧归顺之心。刘备不识时务,偏要与曹操做对,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耶?”

诸葛亮听了,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我们都是汉朝的臣民,热爱国家是我们做人的本分。而今,你不寻思如何报效国家,一面在这里发表亡国论,一面试图趋炎附势于逆贼曹操。像你这样不忠不孝的小人,不值得我跟你说话!”又有程德枢大声说道:“诸葛先生虽然说得漂亮,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如此一味地卖弄口舌,就不怕天下有学问的儒者笑话吗?”诸葛亮回答说:“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必不笑话于我。小人之儒,有如扬雄,屈身为王莽门下走狗,虽以文章名世,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舌战群儒的过程复述于此,是因为我常常听到某些学者谈论历史,其中之观点,恰如张昭等群儒当年所论。可见当今社会文化,虽然名曰多元化,却也恰如三国之乱。而学者们自以为洋洋得意,殊不知他们的学问,比之张昭等群儒,并没有什么新意。我时常感叹说,倘若诸葛亮在世,也许会跟这些学者再来一次舌战。

诸葛亮智激孙权,可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演义》又别开生面地设计出一段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曹操兴兵来犯,为的是夺取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周瑜是小乔的丈夫,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曹操老贼,欺吾太甚!”于是下定抗击曹操的决心。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记载,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的事情,到了赤壁之战则应该是三十多年的中年妇女。盛巽昌先生认为,曹操虽然好色,却不可能为了两位中年妇女侵略东吴。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大乔和小乔不仅代表着东吴的妇女,也象征着东吴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旦曹操占领东吴,东吴的妇女和土地必然惨遭蹂躏。以周瑜之血性,焉能不拍案而起?

至于草船借箭,似乎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改写。成语故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也?”而草船借箭,则是“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虽然是改写,却又别有新意。

在曹操看来,刘备与东吴既然不臣,则与草寇无异。曹操挟有天子,以大汉丞相的名义,率领王者之师,征讨刘备与东吴,其势犹如离弦之箭也。谁想刘备与东吴针锋相对,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岂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耶!草船借箭,大约是说诸葛亮善于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孙刘联军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形成对曹操以牙还牙的攻击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怀古》一诗云:“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说的就是此中的奥秘。

而“七星坛祭风”,很可能是临战前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或者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战争的局势在发生逆转,天气也在发生逆转,意识界的东南风与自然界的东南风会合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里,原来隐藏着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东南风,既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虚构。而正是这种对历史的虚构,让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开放出了寓言似的芬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就武力而言,赵云和关羽谁厉害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